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跨境电商的崛起,国内对于水产品特别是高端海产品的需求猛增,海鲜餐饮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但海鲜餐饮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仍以个体经营居多。受疫情冲击,海鲜产品市场有所萎缩。对于当下海鲜市场的“当局者”和即将入局的经营者而言,疫情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海产进出口大国。 蓬勃发展的中国海鲜市场为国际海鲜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加上国内水海产品供应的紧缺,使得中国的海鲜进口量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百姓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的频率增加以及海鲜消费者的数量增长,成为近年来中国民众对水、海产需求的增加主要推动力。 中国在全球海鲜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报告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成为200亿美元的海鲜进口市场。中国人消费力的提升是全球海鲜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2022年6月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了《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22),报告提供了该行业的最新和经过核实的统计数据,并分析了其国际政策背景,以及为加快国际努力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而采取的一些影响深远的行动。 (1)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未来该行业将在提供粮食和营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14亿吨,其中包括1.78亿吨水生动物和3600万吨藻类,这主要归功于水产养殖的增长,其中亚洲地区增长最多。据估计,约有5850万人在受雇于第一产业,加上生计和第二产业工人及其家属在内,大概有6亿人的生计至少部分依赖于渔业和水产养殖。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渔业和水产产品国际贸易额约为1510亿美元,低于2018年创纪录的1650亿美元 (2)到2030年,水产动物产量预计将再增长14%,但这种增长需要与维护生态系统、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确保社会公平齐头并进。 粮农组织预测,在今后10年,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消费和贸易将有所增加,但增速放缓。由于水产养殖的持续增长,预计2027年将首次达到1亿吨,2030年将达到1.06亿吨,那么到2030年水生动物总产量将达到2.02亿吨。由于资源管理得到改善以及废弃物、浪费和损失减少,预计世界范围内捕获量将从2020年增加6%到2030年达到9600万吨。